唏嘘!累累白骨 铁血忠魂 不该被遗忘的中国远征军(四)
编辑:卢雅琳
史迪威与蒋介石达成协议,利用飞越“驼峰航线”的返空飞机,每天从中国空运四五百人到兰姆伽。截至1944年末,先后在该基地受训的中国士兵则有10万人,国内师以上的高级指挥官有三分之一在这里进行过短期轮训或合成训练。图为驻印军某批学员的结业检阅。
学员的结业检阅 资料图片
训练是为了反攻。第一次远征失败后,史迪威1942年5月24日一到新德里,他就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我们一定要转入反攻”。反攻的日子很快到来。1943年10月,史迪威指挥驻印军及美军一个支队率先从印度向缅北进攻。从左至右:孙立人、史迪威和廖耀湘讨论缅北作战行动。
讨论作战行动 资料图片
军队分批乘火车从利多出发,翻越印缅边境的原始森林野人山,相继打通胡康河谷和孟拱河谷,逐渐接近缅北第一重镇密支那。图为中国驻印军在缅甸密支那向日军阵地发射105毫米口径榴弹炮。
发射榴弹炮 资料图片
密支那位于伊洛瓦底江西岸,江水东南环抱,其它几面均为复杂崎岖的山峦,遍地为森林,中间为一小平原,为缅北铁路的终点,有公路四通八达,城西、城北两处均有飞机场,是交通枢纽、行政中心,也是战略要地。图为中国驻印军乘飞机开赴密支那前线。
开赴前线 资料图片
本文仅供交流、学习、研究之用,严禁转载。
本网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地情影像网系信息发布平台,地情影像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